金融工程专业 专业代码:020302

发布时间:2024-06-26浏览次数:656

本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2021年被列为校级一流专业。2007年设立,前身为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现隶属于经济与金融学院金工与投资系,以金融机构产品设计及企业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为培养方向,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金融工程人才2024年立项为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专业改造提升项目,教师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省级教学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安徽省产业发展需求,面向长三角等经济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掌握金融衍生品定价方法和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具有金融工具交易、设计、创新和跨学科融合能力,具备使用数理思维、技术理念和量化方法分析问题的素质,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投融资决策、量化投资、产品设计、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通过“理论教学+软件实操”、“学科竞赛驱动”和“多元综合实践”三位一体的特色培养路径,着力塑造学生的专业知识厚度、实践操作硬实力和职业发展软实力,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输送高素质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1.知识与能力并重,强化实践应用

构建了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在系统传授金融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等核心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深度融入主流金融软件、数据分析工具及量化交易平台的应用教学,确保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金融工程原理,更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技术工具进行金融建模、风险管理和产品设计,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有效转化。

2.以赛促学促教,激发创新潜能

大力倡导并系统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省级金融建模、投资策略设计、金融科技产品设计等学科竞赛。通过竞赛的实战平台,有效检验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金融问题的实战技能。专业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的良性循环,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深化产教融合,拓展综合实践

专业教师积极引领学生开展多样化、前沿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研、案例分析、模拟交易、金融科技项目开发、实习等。这些实践环节紧密对接金融市场前沿动态与实际需求,使学生得以深入理解金融市场运行机制、行业规范与业务流程,有效提升职业认知、市场适应力与综合实践素养。

三、专业核心课程

1.专业必修课:计量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统计分析方法与软件、固定收益证券分析、金融产品设计与应用、金融风险管理、期货及衍生品、金融计量学、Python金融大数据分析、公募投资基金等。

2.专业选修课: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应用随机过程、运筹学、行为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及衍生品分析与应用、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个人理财、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投资组合管理、Matlab金融数据分析、Excel财务估值建模、R语言金融数据分析、大数据采集与可视化处理、人工智能等。

四、专业学制、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

1.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可实行3-6年弹性学制申报获批创新创业休学、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本科学生,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

2.毕业要求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59学分,且修满8分应用素质学分及第二课堂学时,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3.学位: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去向

学生毕业后,不仅能胜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中介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金融分析相关工作,也具备足够实力选择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近年毕业生升学或就业去向案例

2025届:王乙博,安徽财经大学;邵中阳,中国农业银行

2024届:刘浩,中国建设银行;张永琪,华安期货有限责任公司;高勇,安徽财经大学

2023届:方晓肸,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池州监管分局

2022届:钱伟,中国建设银行;王枫,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张娜,兴业银行

2021届:缪旺玮,徽商银行;汤平平,中国农业银行;葛萍,中国建设银行;叶光辉,中国农业银行;李增霞,安徽财经大学




Baidu
米兰(中国)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