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专业代码:120201K

工商管理专业于2007年2月年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设置,2007年9月开始招生,现已招收十九届本科生。2022年,工商管理专业成为安米兰官方网站入口登录入口一流专业建设点。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能在数字化、大数据背景下胜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自觉服务安徽省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二、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立足安徽省及长三角区域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需求,以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围绕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条件完善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等全面展开,深化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的研究、探索和建设使之成为“专业结构优化、体制机制灵活、培养模式先进、资源集约高效、服务能力明显”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专业。专业紧跟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理论+技能+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安徽邻几甜啦啦永辉超市等头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课堂-职场”无缝衔接。

三、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必修课:企业文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理论与实验、电子商务理论与实验、战略管理(英)、连锁经营管理、组织行为学、国际企业管理、公司治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理论与实训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供应链管理。 

专业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职业生涯管理企业行政管理实务、危机管理、管理心理学工商管理大数据理论与应用、新媒体运营数字营销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创新创业竞赛培育质量管理学客户关系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特许经营管理、企业管理咨询、项目管理、连锁门店营运管理、品牌管理、“一试三证”培训等。

四、专业学制、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 

1.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学年,可实行3-6年弹性学制。申报获批创新创业休学、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学生,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

2.毕业要求毕业学分要求160。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且修满应用素质学分及第二课堂学时,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  

3.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生去向 

依托专业特色与行业需求,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路径呈现“领域广、岗位精、晋升快、薪资优”的特点,核心就业领域包括连锁企业运营、财务分析与风险管理、供应链与物流市场营销与品牌策划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咨询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等

六、近年毕业生升学或就业去向案例  

1.升学方面:2023届朱梦玲华中农业大学),黄慧敏(重庆邮电大学),王梦(安徽中医药大学),卢佳风(安徽财经大学),龙心月(淮北师范大学),蒋宇宏(安徽科技学院)。 

2024届张文雯扬州大学),张垌(安徽财经大学),于梦(安徽财经大学),赵雅纹(兰州财经大学)。

2025届:刘茹铃(南京林业大学),龚心茹(安徽工业大学),杨曼曼(安徽财经大学),张广辉(安徽财经大学)。

2. 就业方面通过学院推荐实习助力学生发展,大批学生进入安徽邻几便利店有限公司、京东物流安徽分公司、上海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入职后迅速成长为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实现高质量就业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专业代码:120202

市场营销专业于2007年2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设立,同年9月启动招生,至今已培养十九届本科生。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在数字化、大数据背景下胜任市场研究和营销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自觉服务安徽省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

二、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整合和发挥学院管理学科的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特色,突出学生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营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营销管理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了解营销管理和实践领域的最新动态,具备融合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营销学等多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致力于分析和解决数字经济时代的复杂营销问题。成为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掌握营销数据分析能力的数智化营销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

1.专业必修课: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数字营销、电子商务理论与实验、品牌管理、整合营销传播、营销策划、服务营销、企业资源计划理论与实验、新媒体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

2.专业选修课:市场营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营销、营销数据挖掘与分析、创新创业竞赛培育、市场营销学科竞赛培育、营销心理学、新媒体营销、新零售管理、直播营销、社群营销、销售管理、“一试三证”培训(市场营销)。

四、专业学制、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 

1.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学年,可实行3-6年弹性学制。申报获批创新创业休学、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学生,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

2.毕业要求: 毕业学分要求160。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且修满应用素质学分及第二课堂学时,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

3.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生去向 

学生毕业后,不仅能胜任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从事市场开发、营销管理、管理咨询、营销策划和新媒体运营等工作,也具备前往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的优势和能力。

六、近年毕业生升学或就业去向案例

2023届,王同学,安徽财经大学; 孙同学,英国阿伯丁大学;

2023届,李同学,京东物流安徽分公司;赵同学,上海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张同学,合肥巨量引擎科技有限公司

2024届,卢同学,淮北师范大学; 

2024届,张同学,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 周同学,京东物流安徽分公司;王同学,中国银行蒙城分行;

2025届,朱同学,安徽财经大学;

2025届,蔡同学,上海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程同学,安徽邻几便利店有限公司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7年2月年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设置,现已招收19届本科生,并于2021年获批安徽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备宽厚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在数字化、大数据背景下胜任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服务等相关岗位工作,自觉服务安徽省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二、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立足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以“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整合管理学科优势,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专业特色聚焦行业前沿、强化数据驱动决策、突出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人力资源管理数智化进程。培养学生通晓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服务领域前沿,融合多学科知识,熟练运用智能HR系统与人才分析技术,并通过丰富实训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有效应对数字化时代的人力资源挑战。毕业生将成为掌握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核心技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数智化人力资源管理专才,满足行业与组织的高素质人才需求。

三、专业核心课程

1.专业必修课:招聘与人才测评招聘与人才测评实验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理论与实验战略管理(英)培训与开发组织行为学企业资源计划理论与实验劳动经济学商务谈判理论与实训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训劳动关系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力资源服务业(共建)毕业专题讲座(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

2.专业选修课:礼仪文化与有效沟通演讲与口才训练职业生涯管理公共关系学企业行政管理实务项目管理公司治理学科竞赛模块创新创业竞赛培育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竞赛培育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理论与应用数据可视化新媒体运营直播招聘(共建)HRBP实践(共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薪税实务HR法律法规劳动争议处理(共建)“一试三证”培训等。

四、专业学制、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 

1.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申报获批创新创业休学、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本科学生,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 

2.毕业要求: 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60学分,且修满应用素质学分及第二课堂学时,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

3.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去向 

学生毕业后,不仅能胜任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领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及综合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具备足够实力选择前往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近年毕业生升学或就业去向案例 

2025届,魏美伦,安徽财经大学;胡嘉欣,安徽财经大学;张林媛,湖北师范大学;李佳俊,华北电力大学;焦彩青,浙江农林大学;陶青青,上海商学院等。

2025届,黄心怡,华为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

2024届,郭晨阳,东北财经大学;张垌,安徽财经大学; 

2024届,穆成林,广州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2023届,朱芝璇,香港岭南大学; 

2023届,钱一凡,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专业名称:物流管理   专业代码:120601

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于2007年2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设置,2007年9月开始招生。2017年学校转设以来,该专业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

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备宽厚扎实的物流管

理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在数字化、大数据背景下胜任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

理与规划等相关岗位工作,自觉服务安徽省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

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二、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在专业实践环节中增加与企业岗位相匹配的企业培训课程,形成由浅入深、由局部到综合的渐进式分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实现用人与育才精准匹配。专业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相并举,长期全面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实践教学理念,通过各类学科赛事的组织、培训、选拔和参赛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教师教学水平同步提升。为进一步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采用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就业指导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岗位挂钩,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关联,通过高质量实习促进高质量就业,成效显著。

三、专业核心课程

1.专业必修课:物流管理概论、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物流设施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现代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管理运筹学、会计学、统计学、采购与库存控制理论与实验、供应链管理、配送系统规划、战略管理(英)、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理论与实验、企业资源规划理论与实验、跨专业综合实训等。

2.专业选修课:国际物流与贸易、供应链风险管理、新媒体运营、物流大数据理论与应用、物流法律法规、物流成本管理、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农产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管理等。

四、专业学制、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

1.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申报获批创新创业休学、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本科学生,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 

2.毕业要求: 毕业学分要求160。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且修满应用素质学分及第二课堂学时,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 

3.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就业,岗位涵盖了货物运输、配送、仓储、采购、货运代理、供应链管理、数据分析等各个领域。近3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六、近年毕业生升学或就业去向案例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升学就业表现亮眼。升学方面,每年多人考入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等国内外院校读研深造。就业方面,通过学院推荐实习助力学生发展,大批学生进入京东物流等企业,在实习期间积累经验后顺利留用,1-2年内迅速成长为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业绩突出,实现高质量就业。


专业名称:劳动关系   专业代码:120211T

我校劳动关系专业设立于2022年设立。作为新设专业,其课程体系紧密对接当前劳动领域新业态与地方企业最新需求。该专业充分发挥新设优势,构建前沿且务实的培养方案,师资配置专注度高,并积极联动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掌握现代劳动关系核心实务技能、对接区域发展机遇的特色培养路径。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劳动关系专业人才。毕业生应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具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系统掌握劳动法律法规、集体协商、劳动争议处理等核心知识,熟练运用用工风险诊断、员工关系协调等实务技能。本专业重点培养既精通劳动政策法规,又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员工关系管理、人力资源法务等工作,为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二、专业培养特色

劳动关系专业致力于培养精通劳动法律法规、擅长纠纷调解与合规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依托高校教师+执业律师双师型教学团队,创新打造“实务案件进课堂的特色教学模式,通过真实案例解析与模拟实训,使学生深入掌握劳动争议处理全流程。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劳动法律与人力资源管理双模块,系统培养学生劳动关系协调、用工风险防控、员工沟通谈判等核心能力。面对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本专业毕业生将成为企业用工管理的专业人才,胜任员工关系管理师、人力资源法务顾问等紧缺岗位,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专业保障

三、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必修课:劳动关系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关系实验实训、劳动经济学、法学导论、管理信息系统、招聘与人才测评、商务谈判、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

专业选修课:社会保障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集体协商与集体谈判、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企业劳动人事合规、劳动关系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企业行政管理实务等。

四、专业学制、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

1.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学年,可实行3-6年弹性学制。申报获批创新创业休学、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学生,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

2.毕业要求毕业学分要求160。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且修满应用素质学分及第二课堂学时,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

3.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明确,主要面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动行政部门三大领域。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毕业生可从事劳动关系专员、员工关系主管等岗位,负责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担任劳动法务顾问、用工合规专员等职位,为企业提供劳动法律咨询和用工风险防控服务在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可从事劳动监察、劳动争议调解等相关工作。随着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企业用工规范化需求的提升,本专业毕业生在用工风险防控和劳动关系协调方面的专业优势日益凸显




Baidu
米兰(中国)体育官方网站